我的 PKM

Posted on 2014-05-06 15:57 in Misc

PKM

PKM

什么是 PKM

个人知识管理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人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增强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 , 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知乎上的回答

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 Paul Dorsey 教授提出的 , 原文为 ”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hould be viewed as a set a problem-solving skills that have both a logical or conceptual as well as physical or hands-on component. ”, 中文意思就是 : 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所以个人知识管理主要讲的是一种方法论。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on wikipedia

为什么写这篇 blog

从小到大,上了这么多年的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管理方法。这篇 blog 是在我 Google、知乎问答、参考相关博客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各种工具的经验,写这篇博客的目的不是秀逼格有多高(估计很多人都看不上),也不是所谓的教程(根本不够资格),而是为了分享和讨论 :-D

获取知识

总结我的知识来源,大致可以分为 3 类:纸质书籍、网络资源、其他 。分别总结如下

书籍

书籍上的知识占到了我总来源的 50% 。相比于电子读物,我更喜欢阅读纸质书籍。

  1. 纸质书籍更适合深度阅读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码农桌子上都有那么几本经典著作,虽然他们的电脑里面也保存着相应的电子版。

  2. 纸和笔是最原始的阅读工具,但是也是最有效,或者 最自由的

    这是目前电子书籍 / 笔记最大的缺点,写一段标注文字,画一个草图,列一个表格,插入一个公式,不仅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操作很繁琐,结果也往往差强人意 。

  3. 阅读体验

    毫无疑问纸质书籍的阅读体验更好一些,不然 Kindle 也就不会出现了 :-D

至于读书笔记,我的方法很原始 =.=

  • 书边笔记,这样笔记和书是一体的,如果空白不够大,有便利贴
  • 标记符号,简单的标记,比如 表示疑问、 表示注意、|| 表示分层、* 表示重要内容、圈出关键名词 / 定义 etc
  • 整理笔记,定期将书本上的笔记整理到 Blog / Evernote 中

网络

互联网时代,善于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相当于守着一座 “ 知识金山 ”

每天面对海量的信息,如果不加以过滤,我们就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浪费了大量时间而毫无收益。我的信息来源:

  • RSS 订阅

    以前使用 Google Reader,自从 GR 死了之后,转到了 Feedly 。主要是搜集一些大牛的博客,订阅 真正 感兴趣的内容。

    RSS 订阅是个时间黑洞,曾经我的 RSS 订阅长期 1000+,而且我从来没有看完过,作为处女座强迫症患者,有时候花费了很多时间,甚至占用上课学习时间。后来看到 刘未鹏《暗时间》 中有一篇文章讲自己的学习习惯,才明白原来这是源自人不肯 “ 关上一扇门 ” 的心理。事实上,真正宝贵的信息,在其他来源你也可以接触到。于是,我退订了很多从来不看或者很少看的源,从此,告别阅读焦虑。:-D

  • Google / Wiki

    拒绝做伸手党,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实际上别人都遇到过了,并且提供了解决方法。在网上发帖问别人的时候,很多问题都可以从 FAQ、官方文档中都能找到答案。

  • 知乎 / Quora / Stack Overflow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一生相伴的好东西 :-P 长期混迹于此,瞬间高大上的境界、令人仰视的逼格不再是梦想,相信我,你的人生因此而改变!(利益相关:非广告,深度沉迷者)

  • 论坛 / 豆瓣小组

    当然是讨论知识的论坛,而非八卦娱乐主题的论坛。长期泡论坛,不仅可以寻找答案,帮助别人,还可以扩展自己的见识,结识大牛,论坛里面的老油条个个都是大神。

用到的工具:

  • feedly 是一款 RSS 阅读器

    同类产品还有很多,比如国外的 Diggo、国内的鲜果、豆瓣九点等 。feedly 在国内访问并不是很稳定,即使这样,我仍然选择它是因为舒服的排版、另外功能上有些源 Diggo 无法抓取到 。

  • pocket 是一个用于管理互联网文章的应用程序

    PC 上有 chrome 插件,手机上也有相应的客户端,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在各个平台上、把各个源的文章都收集到一起,稍后阅读(比如排队、休息时)。

    我还它当作汇聚资料的容器使用,比如我写这篇博客,从网上搜集到很多相关内容,把我认为重要的保存在 pocket 当中,然后再做整理 。

    P.S. 还有另外一个方法,feedly 上的文章可以直接保存到 Evernote 中,但是这是付费功能,虽然可以用 ifttt 解决,但是这种方法无法收集其他地方的文章,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朝的原因,ifttt 收集的速度并不快,一般要 30 分钟左右才能在 Evernote 中看到收集的文章,最重要的一点,在 Evernote 中看文章,眼睛一直盯着屏幕的右下角,都快成斜眼了 T-T,so 还是 pocket 好!

其他

所谓其他,就是在其它地方,看到的、想到的,使用手机肯定是最方便的。我只使用过两款应用 Google Keep 和 Evernote 。

  • Google Keep

    Google 发布的笔记软件,和其他各种笔记类软件相比,Keep 的功能实在是 “ 弱爆了 ”,或许称之为 便签 sticker 更合适 .

  • Evernote

    大名鼎鼎的笔记软件,功能非常强大。

有很多人把这两个软件做比较

Google Keep VS Evernote,你还会继续使用 Evernote 吗?为什么?

刚宣布 Reader 关停,Google Keep 随即上线,这是用来跟 Evernote 竞争的产品吗?谷歌做这个有什么优势?谷歌如何让用户有安全感地放心使用旗下产品?

事实上,这两个产品的定位根本就不一样,引用里面的某个答案

Google Keep 偏重于随时随地记录碎片知识 , 建立待办事项 , 是个效率工具 . 完成的事情就随手一滑存档掉 , 并没有提供更一步的存储整理的途径 . 所以 Google Keep 并不是知识的终点, 它只是用来记录临时想法的 , 这恰恰和它的 logo 形象十分契合 ( 想想卡通里面人物突然奇思妙想了 ... 灯泡就亮了 - -). 它就是用来存储这些 " 灯泡 " 的 .

一般,我使用 Keep 来记录平时的想法,也把它当作便签来使用,记录杂事,有部分 to-do-list 的作用。毕竟,Evernote 缓慢的启动速度和不方便的操作实在是太影响心情了 。

还有一个答案,不能同意更多:

归根到底,keep 是一个轻量级 GTD 系统,它要解决的问题和 evernote 是不同的。那些认为 keep 可以取代 evernote 的用户,他们本身就不需要 evernote —— 对他们而言,evernote 的强大反而太过繁冗,已是多余。

整理知识

获取到知识,下一步就是整理和吸收它们了。

Evernote

说道 PKM,就不得不提 Evernote 。这么一款大名鼎鼎的笔记软件,有很多人在使用,分享使用技巧 。搜集到一个很全的资源帖:

印象笔记 Evernote 教程 (douban)

里面总结了官方的教程、民间高手的使用心得。基本上花费一下午的时间在豆瓣 & 知乎上逛一逛,就可以成为高手了 。

我不是 EN 的高级用户,也没有专门去探索进阶用法,我只是把它当作单纯的电子笔记本,不代替便签(Google Keep),也不代替知识管理软件(Wiz、OneNote),一般也就以下几个方面:

  • 保存博客草稿,毕竟 Keep 这样的便签不适合于写大段文字
  • 记录私人笔记
  • 摘抄网络上的精彩内容(也是为写 blog 服务),EN 在 chrome 上的 web clipper 插件真心不错

忍不住跑题说一下我的使用感受:

优点:全平台、全功能、云同步。

缺点:大而无当,这是一款变形金刚一样的软件,功能强大到有人为此写出一本厚厚的使用教程 。但是,强大的功能也就意味着软件的笨重和操作的繁琐。

  • 和便签类应用相比

    它太笨重了! 与 Keep 简洁的操作(快速新建、左右滑动归档、撤销),这货简直慢的让人无法忍受。知乎上有个贴子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为什么有人对印象笔记没有任何兴趣呢?

    其中有个回答,也是我的感受:

    你明知道它的功能正是你需要的,但打開它就是不想用,也不知道從何用起。

  • 和知识管理类应用相比

    仅个人意见,EN 并不适合作知识管理 。它只有 笔记本 和 笔记本组 这两个概念,也就是说,它最多支持 2 级目录,而实际上,我们的知识体系应该是和树一样,不断地分支增长的 。其他笔记类应用比如 Wiz 笔记就要比它好很多 。

P.S. 我曾经也为用 Keep 还是 EN 纠结过,最终我选择了 Keep,直到后来我看到这句话:

那些认为 keep 可以取代 evernote 的用户,他们本身就不需要 evernote

我才明白,我根本就不需要 EN!我曾经尝试过在 EN 中建立一个完备正交的目录,后来发现,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和我的博客目录是一模一样的 。我已经有个博客了,为什么还要 EN 呢?(个人认为 blog 比 EN 更好,原因后文解释)

事实上很多人根本就没有管理知识的必要,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知识需要整理。使用 Evernote 的动机无非就是人类的天性 ——“ 收藏 ” 癖好,看到什么东西都想收藏,比如用过的袋子,小本子,现在轮到网页,图片,链接了。可是我们收藏了以后还会去看么?就像我们硬盘里面收集的 “ 世界一百部名著 ” 一样,它静静地躺在硬盘中,积累了厚厚的灰 。

EN 的 logo 是一只大象,寓意来自美国谚语 “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大象的记忆力很强,这和它的宣传 “Evernote 是你的第二个大脑 ” 是一致的,而且是一个永远不会忘记的大脑。

所以,为什么不就这么用呢?在 EN 中新建几个笔记本,把我们不需要记住但是以后可能会用到的 “ 知识 ” 丢进去,加上简单的标签,然后我们只需要记住在笔记里有这么个记录,然后其他的全都可以忘掉了,需要的时候去搜索一下就可以了。利用它强大的接口功能,记录杂事、美食、私人日记、生活小感悟、小常识,但是对于体系结构化的知识,个人认为写一个技术博客是更优的选择(理由在后文) :-P

漫长的跑题终于结束了,总之就是,把 EN 当作收集小知识的笔记本即可,个人知识管理选择其他软件 / 写博客是更优的选择。给它做做减法,使用你需要的功能,不要成为工具的奴隶。

XMind

目前还处于用笔和纸的阶段,大概了解了一些 XMind 的用途,感觉很好很强大。尤其是用它建立的结构化的提纲,对于整理文章、知识体系结构有巨大的帮助。还在探索中,更加进阶的功能和使用心得以后再总结。

使用 / 分享知识

月光博客中的一段话:

知识共享和传播,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你知道的知识,并得到信息的反馈,为什么要分享,不在于你认识什么人,而在于什么人认识你,不在于什么人影响了你,而在于你影响了什么人。

获取、整理知识,接下来就是使用 / 分享知识。只有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才算是掌握了。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写 Blog。

为什么要写 Blog

这个问题曾经我也问过自己,以前只是看到学长学姐们写的 Blog,感觉很厉害,认为自己也应该有这样一个。后来看到 暗时间 里面的两篇文章:

《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

《为什么你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写博客》

认真总结了一下写博客的好处:

  • 总结知识

    这是我写 Blog 最直接的一个动机。只有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记录下自己某段时间的学习收获,思考感悟,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回忆以前的知识,说不定还可以帮助到别人(我就是受益者,从别人的博客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 帮助思考

    这是写 Blog 最大的好处。这个好处不仅仅局限于写 Blog 这种形式,无论以什么方式,只要写下你的思考过程和内容,就可以帮助你思考问题,也就是 书写 的好处。《暗时间》 里面有个很形象的比喻:人的思考就像是在黑暗中打着手电筒前行。因为人的脑力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经常遇到想问题想岔了,然后回不到原点的情况。书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缓存手电筒照到的区域,还可以帮助我们扩大手电筒的照亮直径。比如我写这篇博客,开始只是记录下别人的 PKM 的方法和工具的关键字,然后在大纲和简记的基础上,补充自己的心得完成的。

  • 得到交流帮助

    Blog 相比于 EN 的最大的优势。写 Blog 是开放的,别人可以随意看,而写 EN 我们只能自己看(EN 的共享笔记体验并不好)。每个人的思考都有盲点,你的盲点可以在别人那里得到补充,知识和思考在讨论得到提炼升华。

    还有一个好处是,敦促你必须认真思考。想象你在给一个玩偶小熊讲一个原理、技术,那么你必须 “ 彻底反思整个知识体系,弄清这座大厦的根基在什么地方,弄清它的骨架在什么地方,一砖一瓦到底是怎么垒起来的。设想自己在 11 层,给处于 1 层的小熊讲明白一件事。” 现在你不需要小熊了,因为有更挑剔的的对手 —— 你的博客的读者。你偷懒不写 / 写出无意义的文章,他们不会像小熊一样包容你,只有写出高质量的博客才对得起观众,否则就是浪费他们的时间了。

  • 锻炼心智

    激励你去坚持学习和思考:

    为了让你的博客有价值,你必须不断地总结自己学习的结果,比必须不断思考,给出比别人深刻、读到的见解。

    让你学会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

    理性地书写的时候,大脑逐渐进入推理分析模块,一切不愉快的情绪,烦躁感都会逐渐消隐下去。

    上述体验在写代码时也能体会到。

  • 锻炼文字功底

    对于码农,这算是优点么?反正没有坏处 :-P

写在最后

总结一下总的流程就是:

获取知识:书籍 + feedly + pocket + Google Keep

整理知识:Evernote + XMind

使用 / 分享知识:Blog

总结出来并且在实际行动中加以利用才是王道。

参考

我,和我的知识工具们 (2011-02-15 更新 )

我的知识管理工具列表

Evernote on zhihu

PKM on zhihu